当前位置:首页 » 政务信息 » 审计要闻

淤泥里的党徽:一名审计青年的抗洪手记


字体: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:

2025年6月24日,贵州省榕江县的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沉沉笼罩,浑浊的洪水如脱缰野兽,张牙舞爪漫过街道。此时,我正坐在麻江县审计局的办公室里,埋头填报内审数据统计表。突然,手机屏幕上家乡榕江的灾情如汹涌潮水般不断弹出,那一幕幕场景,像一把把重锤,狠狠地撞击着我的心。平日里充满活力、人来人往的滨江步道,如今已完全沦为一片黄色的河床;妈妈常去买菜、热闹非凡的菜市场,泡沫板在水面上无助地随波漂流,仿佛一个个失去方向的灵魂。就连老家巷口那棵枝繁叶茂的榕树,也只剩半截枝桠在洪水中孤独地摇晃,仿佛在痛苦地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无情。

带着审计人的“较真”冲向泥泞

“广斌,县里组建抗洪突击队支援榕江,你是榕江人,熟悉情况,局里决定抽调你,马上收拾东西出发!”通知来得猝不及防。当班车驶入榕江县城,窗外景象让我攥紧了拳头——稻田漂着衣柜,电线杆挂着被褥……曾经热闹的榕江县城一片死寂,唯有推土机的轰鸣与救援车的警笛撕裂空气。

作为麻江县抽调的支援力量,我的战场在老城区主干道的淤泥里。挽起裤脚,铁锹狠狠铲下,一股混杂垃圾的腥臭瞬间扑鼻。淤泥像胶一样黏住鞋底,每一步都重若千钧。泥块砸进卡车斗,溅起的黑点布满脸庞。同行队友打趣:“审计人查账要‘扫盲区’,清淤也不能放过墙角旮旯!”这话点醒了我。审计养成的“较真”本能,让我不自觉地“找茬”:发现下水道堵塞,便徒手扒开缠绕的塑料袋和树枝。清理一家便利店门口时,老板颤巍巍递来水:“小伙,听口音是本地人?你家是不是在一村?巷子水都淹完一楼了……”

家在重灾区,却只能路过

他的话像针扎进心里。一村,受灾最重的地方,父母的老屋就在巷尾。救灾已是第三天,跟着救援队伍无数次路过那个路口,脚步却从未转向家的方向。

2025年6月28日中午,浑浊的河水再次撕裂千疮百孔的河堤,咆哮着灌入县城。转瞬之间,我们耗尽力气清理出的街道院落,重新被泥水无情吞噬,狼藉一片,清淤只得暂停。趁着这短暂喘息,我慌忙拨通家里电话。听筒里,母亲声音刻意平稳:“家里没事,别担心。”可视频里她红肿的双眼,无声诉说着一切。

“小杨,要不你先回去看看?”组长的手落在肩上。家中被淹的景象在脑中翻腾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:“组长,我是麻江抽来支援的,现在的任务是清通主干道。先完成任务,家里的事……等忙完这阵。”转身刹那,偷偷抹掉眼泪,将铁锹攥得更紧,仿佛那是唯一的锚点。

“七一”主题党日活动,在救灾现场生根

2025年7月1日,洪水终于退去,留下满城泥泞与垃圾。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,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正在进行。县委常委、副县长罗辉坤同志带领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,铿锵之声在潮湿的空气中回荡。他动情指向门外:“乡亲们自己还泡在水里,却不停地给救援队送西瓜、杨梅汤……”言语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感慨。“我们必须用行动,回报这份信任与深情!”字字千钧,激荡人心。

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,我列席在队伍外围。抬头仰望,队伍前方的党旗沾着点点泥泞,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。递交申请书时那句“想成为能为群众办实事的人”蓦然回响。脚下是未清的淤泥,掌心是磨出的硬茧——这不正是最深刻的践行与考验吗?活动尾声,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的歌声自发响起,在重建的榕江县城上空久久回荡,仿佛是一首希望的赞歌。

泥土里长出的希望

救灾进入第七天,主干道淤泥终于基本清除。商户们开始冲洗店门,孩子们在清理出的空地上追逐嬉闹。夕阳熔金,我蹲在一条无名小巷,铁锹铲开一块板结的淤泥。泥土下,竟冒出几株嫩绿小草!它们倔强地从石板缝里钻出,顶着晶莹水珠,仰面朝天。就像此刻的榕江,纵然伤痕累累,却在无数双手——包括我们这些从邻县赶来支援的手——的托举下,顽强地重新生长出希望。

身为来自麻江县的审计青年,我原以为战场只在账本与报表的方寸之间。却不曾想,在故乡榕江的垃圾堆与深陷的淤泥里,竟如此真切地触摸到“人民至上”的千钧分量。我豁然领悟:审计人的担当,从来不止于案头的严谨细致,更在于危难时刻能够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。这份对党的忠诚与信仰,当深深刻印在每一片需要守护的土地之上,无论故乡,还是他乡。(杨广斌)